店名, “巨大少年” 是老闆對自己的定義說法。
老實說我真沒去過,但我把這家店放在朝聖名單。之所以吸引人前往的不是咖啡,而是位於長濱獨一無二的生活感。
巨大少年有質樸美、有溫度、有故事、有可以陶醉其中的生活感。
而這種生活感,是千篇一律的連鎖品牌都望塵莫及。
建築物外觀不醒目,但是老闆用了一顆大咖啡豆作為招牌。這樣的操作,造就了這家店的不一般。這種不一般,恰到好處的迎合了社群媒體上稀缺的不做作。
這次來聊聊巨大少年這種難以仿效,且迷人的渾然天成。
賣甚麼,就要專注在你賣的東西上。這句話沒錯,但是也被大多數人誤解了。
服務業/餐飲業是很吃回頭客的業別,特別是在台東,觀光客通常對食物不會有太多的期待,最多只是好奇。你說藍蜻蜓榕樹下很不一般,那是因為人家長久以來積累的名聲之所以大排長龍,真要在味覺上一決勝負,旗鼓相當的比比皆是。
可能是因為太著重在自家產品,就只剩自家產品可以拿得上檯面,與人相關的事務都全部忽略。舉歐巴馬(賣麵包的)來說,我只能聯想到麵包店,除此以外,實在想不出別的東西了。
所以大家都賣商品賣服務,沒有人的溫度,沒有故事,這跟去全聯有甚麼差別?
巨大少年很少在社群媒體上強調咖啡,大多是日常風景,平凡可是深刻。這類的日常粉絲卻很買帳,你可以去看看他臉書的按讚數,那才叫互動。
台灣咖啡館密度高得嚇人,你咖啡咖啡的叫著賣,你只是眾多產品之一。但是生活型態是一人一種,只要滋潤,就會引人好奇。
先不說位於市區的店家,畢竟地理位置帶來的人流紅利非常可觀。
一些開在 “令人摸不著頭緒怎麼會在這裡設點”的店家,你的好山好水好無聊,是都市人夢寐以求的世外桃花源。
有個台南的朋友,來台東的次數用一隻手就可以數得出來,也去了台東許多著名的景點以及推薦的館子,但他最記憶深刻的是東部的空氣品質卻。他說下次再來的時候,絕對是衝著好空氣來。
不要固執己見,東部市場不大,同類性質的競爭對手誰是誰大家都熟門熟路,你的認真經營不會帶來多大的不同。同樣都是床,同樣都能吃飽,都只滿足了最基本的需求,無市場區隔,隨時可以被取代。消費者更需要的是除此之外的附加價值,額外全新且令人興奮的感官體驗。
再富麗堂皇的星巴克,也不及窗外 👆 剛要升起的皎潔明月一景。
你說不管從哪裡出發到長濱都得舟車勞頓,有必要嗎?
一趟巨大少年,值得!
定位清晰,就可以好好開發周邊商品了!
大多數店主會把自家的烘豆當成商品販售,但在沒有鮮明的品牌作為前提之下,你那一袋要價3百以上的咖啡豆只是眾多商品中的其中之一,根本不會誘發消費衝動,就和你去大潤發挑衛生紙一樣,普遍會理性的挑選最物超所值的那一串。
從星巴克不只賣你咖啡還兼賣聯名、限量的季節性杯款就可以大概了解,人家的野心是讓消費者走心。類似的套路在Blue Bottle藍瓶咖啡上也看得見,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掏錢出來買,是因為都是真愛。
但是這個部分目前巨大少年是缺乏的,不過很期待。
只要它出了,我一定買!
最後,在說說普遍業者都普遍缺乏,也沒善加利用的同理心。
店家給消費者的,出發點都是自己。想賺別人口袋的錢,卻不站在別人的立場作思考,你是不是傻?
消費者出來玩,白天追求樂趣新奇,但在疲累的一天過後,需要的是如在家一般的舒適無拘無束。而身為店主的你,你做了些甚麼? 是不是只顧著兜售有利潤的東西?
如此操作的結果就是,大家來台東就像打卡,等疫情過後絕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搭廉價航空往外飛。雖然有熱氣球、衝浪與金城武樹護航,但也都退燒了。除去上述的大活動知名景點加持,你手上還有好牌嗎?
“利他” 才是世界最好的商業模式。在這個消費不斷升級的時代,消費者對於你品牌的心態可以簡單解釋為
我不在乎你有多好,我只在乎你可以讓我變得有多好。
正如超跑賣的不是車,而是給開車的人一種駕駛樂趣; 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,但有你可以放鬆交流的第三空間; Nike賣的不是鞋,而是一種新的生活運動方式與精神......
所以,你有消費者認可的情感嗎?
就我看來,巨大少年的賣點到頭來根本就不止於老闆自豪的烘豆與手沖咖啡上。它真正的賣點是住在台東長濱的美好以及沒有工業汙染的土地...
以及消費者給它下的註解 👇